固体所三号楼的门口摆放着微结构摄影作品展牌。在志愿者们的讲解下,一幅幅摄影作品仿佛有了生命,圆润的荷叶,饱满的苹果,慵懒的神龟,茂密的丛林,精致的雪花,看似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形状结构,却是不同的材料在微纳米尺度下拍摄出来的,原来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一样,都是生机勃勃充满趣味的。丰富多彩又富有创意的作品让来访的家长和小朋友在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认识到了微观世界的神奇之处,也更加理解了微观结构与宏观世界的联系。
一楼大厅进门是趣味科学实验的展台。“火山爆发”实验展台处,志愿者们在烧杯中加入水、色素和油后,由于油的密度低于水,透明的油便浮于有颜色的水的上方,然后往烧杯里放入一粒泡腾片,静待几秒钟后,泡腾片在水中溶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将有颜色的水“喷发”到上层的油中,呈现出“火山”的形状,但是水油不相容,彩色的水又会落下来,进而产生类似熔岩喷发的效果。当彩色的“火山”在烧杯中“爆发”的时候,惊呼声阵阵,更有家长表示参观回家后要带孩子亲自做一次“火山爆发”实验。
旁边的“彩虹风暴”实验展台处,志愿者们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柠檬酸溶液、酚酞试剂以及紫色石蕊试剂进行酸碱变化实验,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向小朋友们表演了一场色彩纷呈的“魔术”,并引导参观公众拿起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小朋友们瞪大了双眼直呼神奇,这不只是对此次实验的赞叹,更是对科学奥秘的赞叹。
对面的热电实验展台处摆放着一个温差发电的小装置,志愿者们细心地在装置下方垫了冰袋,并引导来访公众们将手放到装置上方,当手接触装置时会产生温差,而装置中的热电材料会将这种温差转化为电能,进而使得装置连接的小灯泡发出光。温差越大,灯泡也就越亮。来访公众们一个个伸出手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试图比拼谁能让灯泡更亮,场面十分有趣。
一楼大厅后方是微结构分析实验室,此次开放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志愿者老师们边操作仪器边讲解其中原理,让来访公众们直观地了解如何通过X射线进行物相鉴别,如何利用显微镜观察纳米尺度的结构细节。小小的实验室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老师们耐心地解答着公众们提出的问题,以浅显生动的语言传授着复杂的科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