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固体所】征文: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点滴回忆-1(作者:李家明)

献给固体物理所40周年庆典

发表时间: 2022-03-11 作者:
      本人李家明,1983年到固体所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曾担任固体所研究生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2013年退休。在即将迎来固体物理所40周年庆典活动之际,看到所庆活动征文通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历历往事涌上心头,在固体所工作生活30多年,曾得到过众多领导、同事以及研究生同学们的关怀帮助,在此,对固体所40周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向我生命中所有贵人表示衷心感谢!祝愿固体所的未来正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现从研究生教育角度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

      固体物理所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庭燧先生创建。葛先生的建所目的就是出成果、出人才,要在国内自己的土地上,做出一流科研成果,培养一流科技人才。因此,建所初期,葛先生就亲自执笔填写申报了凝聚态物理硕士、博士专业授予权,并且顺利获得当时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的审核批准,从1981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葛先生创立固体物理所起点很高,首先在注册名称上,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在注册时,前缀没有安徽或合肥地名,这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也只有葛先生能够做到这样超出常规的事情,体现了大科学家的超凡能力和固体物理所的历史地位。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葛先生坚持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招生录取上坚持宁缺毋滥,对研究生的品德要求非常严格,考生初试成绩再优秀,如果政治思想不过硬,或者说错一句话,考试成绩第二名的也不予录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葛先生特别注重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自己研制仪器设备,自己制定实验方案,通过“摸爬滚打”,在自己的实验室做出一流的科技创造性成果。建所初期招收的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方案由葛先生亲自制定,然后组织导师分别授课,英语由专职老师授课,研究生在所里边干边学,不脱离科研第一线,不离开实验室,要求研究生踏实求真、勇敢创新。在葛先生的指导下,经过师生数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首个内耗与固体缺陷开放实验室顺利建成,为固体所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葛先生担任所长的建所初期,固体物理所原本可以获得一大笔建所经费,但葛先生坚持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不要科学院的大笔经费,只接受很少的基本研究经费,使得起点很高的固体物理所发展缓慢,学科单一,没有引进优秀人才,错过了固体所大好的发展时机。1986年葛先生卸任所长后,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科学研究由原来的拨款制改为申请竞争制,加上内部出现某些问题,导致只有几十人的固体物理所,生存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到1991年底,用霍裕平院士(时任合肥分院院长)当时的话说:“固体物理所现在已经掉到锅底,能不能够走出来,要靠固体所自己”。在这期间,固体所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比较小,由于葛先生太过于严格,1983年报名一百多人,只录取5人,使得后面的考生不敢报考,每年招收的硕士、博士生平均起来不到10人,在学研究生30人左右。

      固体所真正发展起飞是从张立德老师主持固体所全面工作开始,特别是1995年张立德老师担任所长,崔平任副所长,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纳米材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主持了国家九七三攀登计划项目,组织召开了几次全国纳米材料学术会议,带领固体所由低谷走向前列,上下团结一心,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围绕出成果、出人才,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走向全面发展阶段。

      研究生教育随着科研工作发展,招生计划扩大,报名人数增多,录取质量提高。在所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由过去每年招收10人,逐步增加到每年20人、30人、40人,到2003年各招收硕士、博士生40人,在学研究生超过200多人,大大超过了固体所在职职工人数。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措施。

      1、利用科大优质教学资源,提高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水平。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委托中国科技大学代培;博士生专业基础课聘科大老师到所里集中授课。

      2、硕士论文答辩前必须要有一篇SCI索引的文章发表,博士论文答辩要有3篇SCI索引的文章发表;后来发现以数量要求不科学,改成博士论文答辩要有一篇影响因子大于3.0的文章发表,为后期提高固体所整体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良好作用。

      3、积极响应、大力推广研究生硕博连读制度、在职博士生定向培养制度,为国家培养人才,快出人才。在当时博士生还不被普遍重视的情况下,固体所抓住了机遇,绝大部分硕士直接硕博连读,缩短了学制年限,延长了在所工作时间,论文质量显著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博士毕业后很快被用人单位破格晋升为教授、研究员,这是培养单位和学生个人双赢的局面。

      4、实行固体所发表论文奖励制度,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奖学金等级由所学位委员会集体评定,提高研究生学习工作积极性。

      5、提高在学研究生待遇,使每个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没有经济拮据的顾虑。过去研究生待遇由四块组成,科学院按人划拨的基本奖学金+所自筹+论文奖+导师奖励;所自筹来自所长支持和定向培养博士生收费;论文奖年终评审;导师奖励由科研经费项目支出,关键是解决财务政策限制的问题,虽然导师奖励占比很少,但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导师愿意给他们奖励。

      6、各年级实行班会制度,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由班长主持,班主任老师参加。一个群体肯定有优秀的、中间的和落后的,班会制度就是抓两头,促中间,表扬积极的,鞭策落后的,促进中间的。这种方法对于群体管理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

      7、开展研究生党、团支部三会一课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理想、信念、正气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8、研究生会组织开展各项有益研究生身心健康活动,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

      采取上述一系列改进措施后,全所师生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管理部门认真组织落实,加强督促检查,严把论文质量关。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固体所研究生教育展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999年固体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比获得第一名。

      2、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7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4篇(同时期科大也是4篇)。

      3、固体物理所论文发表、引用获得全国排名第八名;研究生发表论文超过半数以上。

      4、具有凝聚态物理专业、材料与物理化学硕士、博士授权点;也是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具有全国独立招生代码80016,具有硕士、博士导师评审权,可以直接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同时帮助过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申请材料与物理化学博士授权点、

      5、岛上首家申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吸引了蔡伟平、孟国文等一批博士后进站工作,后来他们两位都留在固体物理所工作,成为院所级领导。

      6、固体物理所每年在中国科学院各所排名位置靠前;职工平均工资、研究生待遇在岛上最高,学术风气最正。

      7、研究生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开展研究生假期社会实践、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组织研究生赴黄山观光旅游活动;研究生会与工会一起承办所里元旦迎新活动、元旦五星酒店聚餐活动以及集体打保龄球活动等等。

      8、固体物理所毕业的研究生,学术过硬,学风纯正,论文发表档次高,综合素质好,受到各用人单位广泛好评,现在走上领导岗位、教授、研究员岗位的人数很多。

      由于固体所领导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生培养质量好,管理工作有效,多次受到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后来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领导高度赞扬,并在研究生教育经费、宿舍建设方面给予支持。个人觉得这一阶段是固体物理所最辉煌的时期,几十个职工的小所,由锅底走出,能够在国际、国内小有名气是值得骄傲的,这应归功于张立德所长、崔平副所长超凡卓绝的领导。

      2002年岛上四所一院整合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后,固体所失去了原先所有优势,特别是失去了法人单位、失去了正厅级地位,失去了全国招生单位代码80016,失去了话语权。改革初期,固体所还能行使一部分科研自主决策权,几任领导换届后,连科研工作自主决策权也越来越少了,真正与合肥研究院二级机构的处室是一个级别了。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固体所的工作是个很大难题。期望所领导立足脚下,展现才华,迎难而上,带领固体所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期望所有关心固体所发展的所友出谋献策,做出积极贡献!

      祝愿固体物理所40周年庆典活动圆满成功!

      感恩固体所给予我的一切荣誉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退休职工李家明

                                                                                               202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