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所30周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老网站 > 各类专题 > 建所30周年 > 所庆征文
流金岁月--王幸福
发表日期: 2012-02-21 作者: 王幸福
【打印】 关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立校”,三十年半甲子,对于一个人,它意味着摆脱稚嫩,走向成熟;而对于一个科研院所,三十年也只不过是万里征程的起步而已。

     五年前结缘固体所,而今已近而立,渐显老气横秋之态,而固体所,却越发焕发出青春的朝气。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届又一届年轻有为的兵前辈们在这儿挥洒他们的才情与智慧,于是,让我们看到,固体所虽年轻,但其三十年的历史长歌,足可以写就一部传世的史诗,并让我们在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中浸润滋养。

     初来科学岛,是为了研究生复试,恰逢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时节,林木葱笼,湖光潋滟,科学岛的生机与幽静让人震撼。期间,偶遇一位武大的考生,从同一个城市来到合肥,又是山东老乡,自然话题很多,相谈甚欢。从材料学科的发展历程,到各大高校的优势专长,再到固体所的日月双剑———纳米与内耗,那位考生的学识令人惊叹,突然感觉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因为决定投身固体所,很大程度源于对科学岛幽美环境的喜爱,而那位同乡的肺腑之谈,则打开了我深入了解固体所的心窗。自此,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热土,以所为家,时刻关注着它的每一个变化与发展。

     2007年结束科大一年的理论课学习,正式入所,初步接触研究工作。时值所内正在筹划一项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体现科研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原来的内耗室(老一室)被分成一、三、五室,这种调整,在不削弱内耗研究的前提下,突出了科研面向产业应用的战略思维,于是,注定了有这么一群人,必须割脐断带,筚路蓝缕,而他们,也被所里寄予了深深的期望,希望能够披荆斩棘,在竞争严酷的诸侯割据中,赢得一席之地。

     有幸,我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刚开始,实验条件注定是艰苦的,那时为了获得一定粒度的工业盐粉末,经常要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将干燥的盐颗粒置入坚硬的地板上,然后脚踩一圆柱形的铁棒,反复滚动研磨,往往工作一整天才能得到一次实验所需的用量。后来,我们也是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将泡沫金属的制备工艺逐步完善,并实现了中试放大。

 从无到有,跨出了第一步,靠的是无畏的勇气与坚韧的毅力;从有到强,更需超凡的耐力与不俗的智慧。固体所“十二五”规划中将纳米技术、ITER计划专项配套核材料以及强磁场条件下的材料物性研究列为三大发展重点。如今,依托四室与六室的纳米基础、应用研究崭露头角,取得不菲的成绩;以一室为主体的核材料专项研究也喜获巨大助力,不久前正式启动。此外,二室的计算模拟也呈爆发之势,五室的应用前景已渐明朗,七室则紧紧围绕在各个科研团队的周围,正散发着巨大的能量。

 三十华诞,固体所迎来又一个春天,在研究上逐渐呈现出基础与应用并重、传统优势继续保持、特色学科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

 短短五年的时间,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学生,成长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博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所里,渴望将自己的一腔热忱挥洒在这片热土上。五年来,我见证了固体所的阵痛与发展,而我,也和它同呼吸、共命运,选择了它,其实就是选择了和它一同面对险阻,一同经受波折,一同迎接彩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今天固体所的局面,实赖于师长们殚精竭虑的奉献,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永远感召着后来者,他们诲人不倦、遵遵而授的治学态度永远激励着我们。

 三十年,是一个年轻人的青葱岁月,我在错误与反复中学会了奋勇向前;三十年,是固体所华彩交响的第一乐章,大师起势,薪火相传。

 今日再看我们的固体所,我们的家,它已洗尽铅华,正蓄厚重之力量,舒凌云之志气,欲屹立于华东英才之林。创新大道的北侧,3号楼的东北方,一座新楼(材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实验楼)拔地而起,冉冉红日喷薄欲出

皖ICP备050001008中国科学院固体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5591415 传真:0551-6559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