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老网站 > 各类专题 > 葛院士百年诞辰专题
征文:深切缅怀葛庭燧院士为创建固体所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姚民军)
发表日期: 2013-04-18 作者: 姚民军
【打印】 关闭

我与葛庭燧先生(以下简称葛先生)相识、相知于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葛先生是合肥分院分管科研发展方向、任务的副院长,我是合肥分院分管科研管理工作的副秘书长,我们两是上下级关系,亦是同事关系。我们在工作上,可以说配合默契、相处融洽。尤其是在筹建固体所工作上,我根据葛先生多年筹建工作的坚实基础和科学规划,组织了几位科研骨干,向中科院写了“固体所筹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申请建所的报告”“建所任务书”等文件上报。与此同时,合肥分院领导组织我们俩向来科学岛检查工作的中科院领导和主管局领导亲自作上述文件内容的汇报、解疑、答辩。由于所做工作严密、科学、扎实,因此得到了中科院领导和主管局领导完全认可,中科院在1982年3月19日批准建立固体所。

自中科院批准建立固体所起,我们俩均调离合肥分院领导岗位,到固体所,葛先生任所长(三年之后任名誉所长),我任党委书记,前后同事十多年。这一时期,葛先生从学识和科学贡献上讲是我的老师;从友情上讲是忘年交(我们年龄整整相差20岁)的挚友。现在葛先生人虽离我们而去,但他为创建固体所所做的巨大贡献,事迹永传,丰碑永在。下面我分别予以简述:

                           科研发展方向的拓宽和紧跟国内外前沿问题

建所时,明确所的科研方向是:在“缺陷态”“玻璃态”“表面态”“分子态”“内耗与超声衰减和同步辐射在固体物理中应用”等六个学科领域开展工作。但建所初期的实际情况是内耗学科领域是重点,可形成拳头。金属玻璃领域正在做起步的若干研究工作。作为一个固体物理研究所仅有这些领域科研工作,显然不够,也太狭。为此,葛先生及时向所党委和所的科技骨干提出了要调研、论证开拓国内外前沿领域的科研工作。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慎重调研和反复论证,八十年代中期确定“开展纳来材料制备与物理研究”“高Tc氧化物超导体制备与物理研究”等新的国内外前沿领域的科研工作。就当时看,开展纳来材料制备与物理研究,在国内是起步最早、研究工作进展最快的单位。这些先导性的研究领域,后来均取得了重大发展和重要的成果。

                          培养科研人员,扩大科研队伍问题

建所初,所里的科研人员只有60多人,其中有分三批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近30人。当时的科研人员高级、中级、初级比例为1:2.3:4.6,呈宝塔形结构。这个队伍结构与当时中科院内绝大多数所的高级、中级、初级比例两头小、中间大形状不一样。在年龄上,平均高级科研人员54岁,中级科研人员47岁,初级科研人员28岁,总平均年龄35岁。这样一支科研队伍,就整体来说没有老化问题,青年人占多数,是有科研进取能力的队伍。但是要解决好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和迅速提高科研能力问题,同时还要迅速做好科研队伍的扩大问题。

面对科研队伍发展两大难题,葛先生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两大主要措施。一是对大学毕业分配来所的青年科研人员培养采取三种办法:(1)在给研究生班讲课时组织他们参加听课并鼓励他们参加研究生的课程考试,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2)在高、中级科研人员指导下压重担,让一些成长快、业务熟悉快的年轻科研人员分担一部分科研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3)参加所里组织的学术交流和客座学者的讲课、讲座,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科研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扩大招收培养研究生。当初只有60多名科研人员的所,招收研究生就有20多人,并且逐年增加招生数。培养方法采取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和个别研究生导师个别指导相结合,基础课程学习与参加科研工作相结合,特别强调科研动手能力的训练等。这些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同样取得明显的成效,就当时讲,既培养科研人员,又补充了科研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

用上述培养青年科研人员方法,没用几年所的科研队伍就发展到百余人以上。七八年后,当年的大学毕业青年科研人员和培养的研究生,他们中许多人成为所的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再后来不少佼佼者担任了学科领域带头人,院、所的科研业务领导人,有的甚至被中科院选派到外省组建新的学科领域所。

                          引进先进的固体物理研究设备问题

要进行高水平的固体物理研究没有先进的研究设备,等于无米之炊。葛先生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早在建所前六七年就筹划项目向中科院争取外汇和经费。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建所时中科院拨下了数万美元和上百万的人民币经费,引进了日本进口的电子显微镜、法国进口的表面能谱仪、荷兰进口的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在改建好的三号别墅建立了固体物理研究公用实验室。这些仪器设备,不仅对所里开展的固体物理研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还为中科院的一些研究所和安徽省地方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仪器、设备支撑。

                          改造科研大楼、兴建内耗开放实验室专用小楼问题

建所初,合肥分院拨给固体所的科研大楼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建的,用于宾馆接待用的建筑三号楼,那时就未完全完工,更谈不上验收,何况,此后又经过20多年风吹雨打,已破旧不堪,更重要的是结构不合理,水电不配套。此外,内耗开放实验室还要有它的独特建筑结构要求。

为此,三号楼结构要重新设计、改造,内外要重新装修。内耗开放实验室要新建。而且在进行这些重大基建工作的同时不得影响已开展的科研工作。

面对这些难题,葛先生和当时的所领导多次向中科院汇报、争取,中科院最终批准了基建项目和下达了经费。在合肥分院的支持下,固体所在科学岛上调整出用房,同时周密安排已开展的科研工作,同时用二三年时间改建了三号科研大楼,兴建了内耗开放实验室专用小楼,加上原已改建好的三号别墅公用实验室,形成了现在固体所的科研建筑布局。

上述建所重大问题的解决,为固体所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姚民军:固体所第一任党委书记)

皖ICP备050001008中国科学院固体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5591415 传真:0551-6559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