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庭燧、张立德获安徽省科协“五个十”评选多项殊荣

发表时间: 2010-03-29 作者:

3月26日,安徽省科协举行了省科协成立50周年“五个十”评选结果发布会。省委常委王秀芳、省政府副省长谢广祥,省科协主席田唯谦等出席了会议,并为10位当选最具影响的科技人物颁奖。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固体所葛庭燧院士和张立德研究员当选为安徽省科协评选的“10个最具影响的科技人物”,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研制当选10项最具影响的科技成果,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工程建成当选10件最具影响的科技事件。

“五个十”评选活动是为了纪念安徽省科协成立50周年,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安徽省科技和科协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安徽省科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五个十”(最具影响的科技人物、科技成果、科技事件、科技团体、科普活动)评选活动。通过公众与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省科协常委会审定、面向社会公示等严格程序实施,“五个十”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大力宣传安徽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发展观礼,形成有利于科学创新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立德领奖

葛庭燧、张立德简介:

葛庭燧,男,1913年-2000年,山东蓬莱人,金属物理学家,研究员。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固体内耗、晶体缺陷和金属力学性质研究,是国际上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首创“葛氏扭摆”,首次发现晶界内耗峰(葛氏峰),发现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以及位错与晶界交互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峰。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9年获国际内耗与超声衰减最高奖-甄纳奖。1996年获桥口隆吉材料科学奖。1999年获TMS学术最高奖-梅尔奖。

张立德:男,1939年生,辽宁营口人,纳米材料专家,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曾担任国家攀登预选项目“纳米材料科学”和国家973项目“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首席科学家,是我国较早开展纳米材料研究的科技人员之一,在纳米材料制备科学、技术工程化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汤姆森路透“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石油化工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现产业化3项,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相关链接:http://www.cas.cn/xw/yxdt/201003/t20100329_2808686.shtml